1999年已经隐入了历史,计算机图书市场竞争的硝烟还未散尽,随着北京图书订货会的鸣锣开张,一轮新的大比武又将正式拉开帷幕。千年更迭,似乎应认真反思一下过去一年中的作为——即便是没有什么作为,也需要整理一番凌乱的思路,想想未来的事吧。
粗粗想来,1999年计算机图书市场还是蛮热闹的。从年初的农展馆订货会开始,各家出版社就忙开了,在吸引书店多订书的环节上,各有高招,毫不含糊。接着长沙的书店间爆发了折扣大战,杀得出版社坐立不安,几家大社的发行部门领导亲临前线,进行协调、干预。此后,“计算机图书四强”猛然推出,以清华、电子、邮电、机工四家出版社组成的发行联合,给市场以不小的冲击,尤其对通常所说的“第二集团”造成了压力。于是又出现了“十五联”,同样是以联合谋求市场的位置。1999年图书市场的主流似乎应该演变成为两大集团之间的对抗,而且揭幕战也已经打响——先是“四强”联合的北京订货会及其全国联展,后是“十五联”在千岛湖的订货大会。然而下半年却雷声渐小,最终趋于淡化。
有人评论,无论是“四强”还是“十五联”,都不过是相当松散的联合,各出版社均有自己的考虑。在新的一年里,有的联合更加松散,有的联合正趋紧密。其实1999年对各个出版社而言,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就在这分分合合中,各社都在大家的市场上努力过好自家的日子。
从全年整个图书市场来说,由于计算机科技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,无论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一般的电脑使用人员的队伍都在迅猛扩大,计算机图书需求在增大,所以全年的图书销售量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,主要电脑图书出版社的销售也大多保持了20%以上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,但这一年也是多事之秋,市场上空和出版社心头常常萦绕着挥之不去的阴云。
头三个月,可以说是图书销售的旺季,书店的营业额均比1998年同期有很大幅度的增长。然而,淡季提前到来。进入第二季度以来,图书市场低靡,且一直持续到八、九月份。对书店而言,像是度过了一个漫漫的冬季。出版社显然也没有心理准备,没能提前作好应对的策略。
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?
从技术角度说,可以归咎于计算机行业没有大的软件升级动作。微软公司官司缠身,Office2000并没有在1999年赢得用户的青睐,反而被WPS2000抢去不少市场。原来预计的Windows2000,终于没能在年内出炉,我看计算机行业的人们并不太在意,倒是出版社急得要上火。其他的如AutoCAD2000,Dephi5,Photoshop5.5等,对整个大市场的推动力毕竟不足。
而从出版的角度论,1999年的市场竞争却更趋激烈。新入市的出版社试图打破旧有格局,已经站稳脚跟的出版社还有更高的目标———大家不约而同地要上规模,要出版一套又一套的系列化丛书,而选题无非是那么几个“流行”的东西。于是读者在书店里看到的就是一些似曾相识的书籍。同样是VisualBasic,有上百种的书躺在那里,而真正管用的书并不多。可以说,出版社在出版思路上的紊乱、出版行动上的慌乱也导致了市场竞争的无序,反过来这种无序进一步打击了出版社的信心。
在我们展望2000年图书市场的时候,有这么几个误区需要认识清楚。
误区之一:是计算机书就保管挣钱。
这是促使新出版社跻身计算机图书出版的原动力。诚然,计算机应用面广,图书市场空间确实比很多其他科技类图书要大;而且前些年也差不多是出一本计算机书就能挣钱,不论书是怎么“攒”出来的。(“攒”这个词早先用于中关村组装计算机的作坊,不料计算机书也可以“攒”。)然而,时过境迁,曾经的“真理”如今变成了“误区”。并不是每本计算机书都能挣钱,不少书开始赔钱。因为市场并不缺少书籍,稍有规模的计算机书店都拥有7000种以上的图书。如此丰富的图书品种不可能都叫座。是不是计算机图书并不是最重要的,关键在它是一本什么样的计算机图书。
误区之二:规模一定出效益。
出版界曾经有这么一个观点,出计算机书必须上到一定的规模,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立足,才能让书店和读者认同。也有出版社成功地验证了这个论点。于是,在1999年的计算机图书市场,依然可以看到新老出版社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出版规模。然而,规模有没有带来相应的效益?究竟多大的出版规模才是适当的?这是值得出版社根据自身的情况充分思考的问题。规模是问题重要的一面,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规模有多大,而在于组成规模的成分是否合理。麦克米兰公司(Macmillan)每年要出版500多种计算机书,它已经是美国规模最大的计算机出版集团了,而很多赫赫有名的计算机图书出版商,如Osborne、微软出版社(MicrosoftPress)、O’Reilly等,一年也只不过出版不到300种图书,其影响力也并不逊于麦克米兰公司,相反,它们牢牢地占据了自己独特的市场,地位反而显得更加稳固。
误区之三:急功近利搞短平快。
当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很大的规模时,很多出版社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。往往选题论证缺乏科学依据,对市场认识不足,造成计算机图书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,图书销售不畅。此外,过分依赖图书创作室,放松图书质量的把关,必然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。1999年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,以图书创作室名义编写的书大量出版。许多这样的创作室的成员是在校的大学生或研究生,他们缺乏作为图书作者应该具备的丰富经验,往往凭着对一些软件的粗浅了解就开始“创作”,大量参考随机文档和已经出版的相关书籍。出版社为追求自己的规模,不严加把关,实际上默许了这种做法,结果对读者不负责任,也损害了自己的形象,有时还带来一些版权问题。众所周知,图书创作本是一桩严肃的事情,图书出版实际上是在传播知识,对作者应有很高的要求。当写书成为一种“勤工俭学”的捷径时,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悲的堕落。
好在市场在成熟,读者也在成熟。在日渐成熟的图书市场检验下,泡沫终会被雨打风吹去。新的一年中,出版者需要重新审视自我,清楚地认识并把握技术的走向、市场的形势和自身的优势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而不迷航。应该说,2000年给计算机图书市场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空间,Windows2000“千呼万唤始出来”,将引起一系列技术革新;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更加广泛的应用,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。据估计,2000年底我国的网民将达到1000万;Linux的浪潮也将深入影响国内计算机行业的方向。作为计算机图书出版社,我们更应把自己定位为计算机行业中的一员,用行业的标准和办法促进计算机图书市场。毕竟,这才是我们生存的土壤。